中國社會信任度:不及格!(組圖)


中國社會信任度:不及格!

中國社科院發佈《社會心態藍皮書》,城市居民人際間不信任擴大化,官民、警民等群體間不信任加深

昨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社會心態藍皮書》,對一年來中國社會的心理健康、生活滿意度、安全感、社會公平感、社會支持、尊重和認同、社會信任和社會情緒等方面進行瞭研究,從總體上分析瞭目前社會心態的特點、發展態勢和存在的問題。

藍皮書顯示,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指標進一步下降,低於60分的“及格線”。

需求提高

社會信任度烘焙設備介紹卻下降

民眾對潔凈空氣、無污染的水、改善住房條件、保障健康的醫療條件、宜居的自然環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標準進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產環境、有效的災害防范等成為基本需求;民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政治參與意識增強,尊重與認同需求、個人發展已經成為新的必須滿足的需求。

調查顯示,社會的總體信任進一步下降。人際之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隻有不到一半的人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隻有2到3成信任陌生人。群體間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現為官民、警民、醫患、民商等社會關系的不信任,也表現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的不信任。社會不信任導致社會沖突增加,又進一步強化瞭社會的不信任,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中。

底層認同

群體行動、沖突增加

底層認同、弱勢群體認同依然比較普遍,底層認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心態和行為的關鍵因素,影響到社會成員對社會安全、社會信任、社會公平感和社會支持等方面的感受,也成為采取社會行動的依據。

階層分化和底層認同使得民意極端化,常常表現出一邊倒的聲音和行為。極端化格局下,群體進一步分化。常常出現由事件引發的,短暫、松散、無組織、無目標的利益群體。越來越多相同利益、身份、價值觀念的人們采取群體形式表達訴求、爭取權益,群體間的摩擦和沖突增加。

缺乏共識

警惕“社會情緒反向”

社會情緒總體正向為主,但存在的一些負向情緒基調不容樂觀。不斷發生的社會性事件導致社會情緒的耐受性和控制點降低,社會事件的引爆點降低。仇恨、憤怒、怨恨、敵意等負向情緒與需求不滿足、不信任、社會階層分化有密切關系。弱勢群體中一些本該同情卻欣喜、本該憤恨卻欽佩、本該譴責卻贊美的“社會情緒反向”值得警惕。

在社會分化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下,缺乏基本的、大傢共同堅守的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互信無法實現,社會共識難以達成。

烘焙食品機械相關>

生活滿意度重烘焙設備慶排第五

目前我國的社會情緒總體基調是積極的,但不斷發生的社會性事件導致社會情緒的耐受性和控制點降低、社會事件的引爆點降低。

仇恨、憤怒、怨恨、敵意等負向情緒與需求不滿足、不信任、社會階層分化有密切關系。特別是一些本該同情卻欣喜、本該憤恨卻欽佩、本該譴責卻贊美的“社會情緒反向”現象值得警惕。

針對目前社會心態中反映出的問題,《社會心態藍皮書》建議:

一是未來的民生工作要關註社會心態,既要滿足民眾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重視群體接納、認同、尊重等社會性需求,通過高效、廉潔的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民眾各方面的基本權益;二是發揮公共權力在建立社會信任機制的核心作用,要從制度層面建立社會信任機制,擺脫社會信任困境。

三是要關註社會階層意識,關註社會中低層認同群體的心態和處境,切實保障他們的權益;四是要關註社會情緒,特別是關註社會負向情緒,盡量消解那些不利於社會良性運行的負向情緒;五是應該倡導和正向激勵那些對社會有利的基本價值觀念,引導他們逐漸固化為全體成員的核心價值,成為社會穩定的堅實基礎。

建議>

《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出,在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的兩次大規模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近半數人對生活現狀感到滿意,但生活滿意度均值較2011年略有下降。兩次調查的31個省區市中,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均為西部居民,東部次之,中部最低。其中,以西藏地區的居民生活滿意度最高,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山東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隨後是安徽省和重慶市。

建立社會信任機制

山西苯胺泄漏事故 後續>

長治市長公開致歉




7日上午,長治市市長張保承認“未及時向省政府上報有關信息”並作出道歉。

7日,長治市市長張保及肇事方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黨委書記王俊彥初步解釋瞭“未及時上報”的原因:一是事故發生時企業上報給長治市環保局的苯胺泄露量僅為1至1·5噸,長治市政府接報後認為數量小可由企業和環保局自行處置;二是長治市有關方面、天脊集團在5天裡“專心治污”,直到5日11時天脊集團向長治市環保局報告苯胺泄漏高達8.68噸後,長治市政府才在17時書面向省政府報告,省政府立即報告國務院,並向下遊的河北、河南省通報。

本版文據新華社、中新社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arrow
arrow

    nyo481ab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